使用光谱极化高对比度系外行星研究(SPHERE)仪器安装在ESO的超大望远镜(VLT),天文学家对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的42颗大型小行星进行了高角度分辨率成像调查。他们的结果出现在杂志上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.

这张照片描绘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42个最大的物体。这些小行星的图像是由ESO超大望远镜上的SPHERE仪器拍摄的。图片来源:ESO / M. Kornmesser / Vernazza等./ MISTRAL算法/ ONERA / CNRS。
马赛天体物理实验室(Laboratoire d ' astro形体de Marseille)的天文学家皮埃尔·维尔纳扎(Pierre Vernazza)博士说,“到目前为止,只有三颗大型主带小行星——谷神星(Ceres)、灶神星(Vesta)和卢蒂西亚(Lutetia)——被NASA的黎明号(Dawn)和欧洲南方天文台(ESO)的罗塞塔(Rosetta)太空任务分别访问过。”
“我们的ESO观测为更多的目标提供了清晰的图像,总共42个目标。”
42个天体中的大多数都大于100公里(62英里);特别是,天文学家们拍摄了几乎所有大于200公里(124英里)的小行星,23颗小行星中的20颗。
他们探测到的两个最大的天体是谷神星和灶神星,它们的直径大约为940公里(584英里)和520公里(323英里),而最小的两个小行星是天王星和奥索尼亚,它们的直径都只有90公里(56英里)。
通过重建这些物体的形状,研究小组意识到,观测到的小行星主要分为两类。
有些行星几乎是完美的球形,如Hygiea和Ceres,而另一些则有更奇特的“细长”形状,它们无可争议的“女王”是“狗骨”小行星Kleopatra。

这张海报展示了42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最大的物体(轨道不按比例)。图像来源:ESO / M. Kornmesser / Vernazza et al. / MISTRAL算法/ ONERA / CNRS。
通过将小行星的形状与它们的质量信息结合起来,Vernazza博士和同事们发现,在样本中,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。
被研究的四颗密度最小的小行星,包括兰伯特和西尔维亚,其密度约为1.3 g/cm3.,大约是煤的密度。
Psyche和Kalliope的密度最高,分别为3.9克/厘米和4.4克/厘米3.,比金刚石的密度(3.5 g/cm)高3.).
这种密度上的巨大差异表明,这些小行星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,这为天文学家了解它们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。
查尔斯大学的天文学家Josef Hanuš博士说:“我们的观测为这些天体形成以来的大规模迁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”
“简而言之,只有当这些天体起源于太阳系的不同区域时,才能理解它们组成的巨大差异。”
特别是,这些结果支持了这样一个理论,即密度最小的小行星是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偏远地区形成的,并迁移到它们当前的位置。
_____
p . Vernazza等.2021.最大主带小行星的VLT/SPHERE成像调查:最终结果和合成。授权654年,A56;0004 - 6361/202141781 doi: 10.1051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