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主要小行星带发现了这颗彗星

(248370) 2005 QN137是第八个主带小行星,在50多万小行星中主要带被证实不仅是积极的,而且是不止一次的积极。

这些图像显示了主带彗星(248370)2005 QN137。图片来源:Hsieh et al., arXiv: 109.14822。

这些图像显示了主带彗星(248370)2005 QN137。图片来源:谢arXiv: 109.14822。

(248370) 2005 QN173在获得的数据中发现于2021年7月7日活跃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后警报系统(阿特拉斯)巡天望远镜。

在那一天,该天体的日心距离为2.39天文单位,并显示出一条细而直的尘埃尾巴。

“这种行为强烈表明,它的活动是由于冰物质的升华,”行星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亨利·谢博士说。

“因此,它被认为是所谓的主带彗星,是目前被确认或怀疑是主带彗星的大约20个天体之一,包括一些迄今为止仅被观察到活跃一次的天体。”

“2005 QN173可以被认为是一颗小行星和一颗彗星,或者更具体地说,是一颗主带小行星,最近刚刚被确认为一颗彗星。”

“它符合彗星的物理定义,因为它可能是冰的,正在向太空喷射尘埃,尽管它也有小行星的轨道。”

“这种二元性以及之前被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物体——小行星和彗星——之间边界的模糊,是这些物体如此有趣的关键部分。”

2005年QN173的直径为3.6公里(2英里)。2021年7月,它的尾巴超过72万公里(45万英里)长,1400公里(900英里)宽。

“这条极窄的彗尾告诉我们,尘埃颗粒几乎是以极慢的速度从彗核上飘散出来的,而从彗星逃逸出来的气体流(通常会将尘埃从彗星上带到太空中)是极其微弱的,”谢博士说。

“这种缓慢的速度通常会让尘埃很难逃脱原子核本身的引力,所以这表明可能有其他东西在帮助尘埃逃脱。”

“例如,原子核旋转的速度可能足够快,有助于将部分被逸出的气体提升的尘埃抛向太空。”

“不过,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来确认原子核的旋转速度。”

团队的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》上

_____

亨利·h·谢.2021.主带彗星(248370)2005 QN173的物理特征。ApJL在出版社;arXiv: 109.14822

分享这个页面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