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从我国秀山组发现的海蝎化石标本中,鉴定出一种新属和新种。
Terropterus xiushanensis生活在大约4.35亿年前志留纪的兰多维利时期。
这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属于海蝎子的一科Mixopteridae.
“广翅目,又称海蝎子,是中古生代螯肢节肢动物的重要类群,近年来其进化和古生态意义引起了广泛关注,”他说薄王教授来自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生命与古环境卓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。
“最引人注目的广翅目之一是混翅目,它的成员相当大,表面上像蝎子,有高度特殊的前附肢。”
“他们的第二对,尤其是第三对,蛋白体四肢增大,多刺。这些肢体可能是用来捕捉猎物的,可以与蛛形纲动物中鞭蛛的带刺的须肢形成的‘捕捉篮’进行类比。”
“我们对这些奇异动物的了解仅限于80年前描述的两属四种:Mixopterus kiaeri来自挪威,Mixopterus multispinosus来自纽约,Mixopterus simonsoni从爱沙尼亚,Lanarkopterus dolichoschelus从苏格兰。”
“所有的化石都属于志留纪,而且完全来自古老的Laurussia大陆,这限制了我们对该群体的形态多样性、地理分布和进化史的了解。”
Terropterus xiushanensis代表了来自冈瓦纳古超大陆的第一个混翅目,也是已知最古老的混翅目。

试件及重建图Terropterus xiushanensis:(a)附件II-VI,全型;(b)重建图Terropterus xiushanensis,背侧和腹侧视图;(c)附件V的特写;(d)附肢III的关节5或6,副型;(e)附肢III的关节5或6,副型;(f)髋关节,副模式;(g)生殖器盖和生殖器附属物,副型。比例尺- (a)、(d)、(f)和(g)直径5mm;2毫米(e);1毫米(c)。图片来源:王等, doi: 10.1016 / j.scib.2021.07.019。
这个物种相对较大,长度可达1米(3.3英尺),有一个“特别大的蛋白酶肢III,以独特的脊柱排列为特征。”
在志留纪海洋生态系统中,当没有大型脊椎动物竞争对手时,它可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顶级掠食者角色。
“直到现在,混合翅目的古地理分布还是相当有限的,在冈瓦纳之前还没有发现过这个群体的例子,”古生物学家说。
“我们的第一个冈瓦南混翅目恐龙——以及来自中国的其他广翅目恐龙和一些未被描述的标本——表明在这个群体中收集的偏见不足。”
“未来的工作,特别是在亚洲,可能会揭示混合翅目和其他广翅目的更世界性分布。”
的研究发表在杂志上科学通报.
_____
汉旺等.2021.华南下志留统第一广翅目(节肢动物:螯肢动物)。科学通报66 (22): 2277 - 2280;doi: 10.1016 / j.scib.2021.07.019